钱海峰:疫情下的春运|《疫战时刻》影像无限期征集③
钱海峰作品《绿皮火车》
钱海峰是我的本家,我们都是杭州王钱鏐的后裔。
2015年钱海峰在连州走红之后,在摄影和艺术界引发了不小的讨论,我也曾因此有感而发写过文章《别扯什么当代,记录就很当代》。
把钱海峰的绿皮火车和王福春的火车相比较是不合适的,火车是一样的火车,但乘坐的人群已经不同,一个是新兴的事物,一个是没落的符号。两者都是历史,同一个剧场,但演出的剧目已经大不同。至于图片粗糙与否,对于钱海峰来讲那是更高的要求。很多人觉得钱海峰的照片没什么,但是持续经年积累画面如山,那不是第二个钱海峰可以完成的。
钱海峰是一个身体力行的摄影师,他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用脚步串联起来的。我几天前还刚和一个朋友讲,摄影师还是要多拍照片,至少在老年的时候还能坐在阳光漫射的书房里整理整理胶片和影像档案,整理自己的岁月人生。摄影要化为生命的履历。暗含的意思是说,不要再为了约定俗成的美感去拍摄日升日落,秦皇汉武的日出日落也是如此的。
2014年7月1日,往返郑州和温州之间的2191/2192次列车,在完成最后一次出征之后将退役。这一对列车也是郑州铁路局最后一趟绿皮车,也是中国铁路跨局运行的最后一趟绿皮车。因此钱海峰专程赶来做了记录。
钱海峰也拍过温州的最后一班绿皮火车,我也曾约稿给韶毅兄的《温州人》杂志,温州的一段历史原来是无锡人记录下来的。
钱海峰在疫情期间的三次出行拍摄,刚好跨越了钟南山宣布病毒可人传人这个时间点的前后,民工大多从打工的城市返乡过年。我们从民工专列上从无人戴口罩到无人不戴口罩的变化,从民工的神情都可以感受到这个变化。因此钱海峰的这组照片对于展示抗疫的阶段性特征具有标本和实证意义。列车上的病毒可是善恶不分亲疏不避,它才不管你戴不戴口罩。 3.20
每年春运,我都会去拍临客绿皮,高铁时代这些绿皮车又叫“民工专列”,是票价最便宜的火车,主要供低收入人群乘坐。
这次春运,我出门三趟进行拍摄,目睹了一场从没有人戴口罩到每个人都戴口罩的春运。
1月14日,第1次出门。春运路上,红红火火,伴随的是“春暖回乡路”,“欢迎亲人回家”的标语。四天时间,我镜头里戴口罩的人屈指可数。
1月22日,第2次出门。钟南山院士肯定了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我有点担心,决定放弃长途拍摄,用2天时间,短途往返无锡信阳。此时,列车上的氛围比起往年春运凝重了起来,大约有3成的人戴上口罩。
1月24日,大年三十,第3次出门。在这前一天,武汉宣布“封城”。我短途上海一个来回,列车来回都比较空,没有语言交流,各自看着手机,空气仿佛凝固,从候车室到列车上,几乎人人都戴上了口罩。
拍摄的时候,也没有想到疫情如此严重,回头再看,才觉得感慨良多。
春运期间,坐了10趟列车,曾路过这次疫区发源地的湖北。按照相关规定,我也居家隔离了2周。
2020年1月14日上海至亳州K5562次春运临客列车
2020年1月22日上海至亳州K5562次春运临客列车
2020年1月23日成都至上海3218次春运临客列车
2020年1月24日成都至上海3218次春运临客列车
2020年1月24日上海至洛阳K738次列车
钱海峰,无锡大饭店电工、摄影师,1968年11月出生,江苏无锡人。2015年他凭借一组纪实摄影作品《绿皮火车》在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上获“刺点”摄影大奖。
征集作品链接:
《疫战时刻》影像无限期征集|蔡海平:温州疫战时刻
《疫战时刻》影像持续征集
征集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戴口罩的人”、“空城计”、“封城榜”、“宅家记”、“在疫区吃喝玩乐”、“我的抗疫日记”等,图片和动态影像、单张和组照都欢迎,邮箱:78389752@qq.com,微信号:fanshu78389752。征集时间无限期。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添加关注
陈有为,作家,摄影师,影像写作者,《中国摄影报》专栏作者,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主要文学作品《你没有理由不疯狂》(2002)、《后青春》(2010)等。主要摄影专题《乡村剧团》、《旅程》、《水的剧场》、《温州移民区》等,多次参展丽水国际摄影节、连州摄影年展,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2017年《温州移民区》获新浪摄影创作基金,入选浙江第二届纪实摄影大展。